疫情防控面對面:多路並進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再加速

2020年04月15日10:01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疫情防控面對面:多路並進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再加速

  重要輿情特征

  4月13日至14日期間,國內輿論方面,全球首家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獲批啟動、商務部停止兩家公司防疫用品出口、“外資撤離中國”等話題備受關注。國際輿論方面,特朗普“甩鍋”持續發酵、俄羅斯與日本的防疫現狀、部分國家逐步復工復產、非洲國家面臨多重危機考驗等均成為熱點話題。

  (一)新冠疫苗迎來新突破,好消息提振抗疫信心

  國內又有兩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分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有關科研機構開發而成。此前官方介紹稱,疫情暴發后中國選擇了5條技術路線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分別是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此次疫苗研發的突破性成果被輿論稱為“久違的好消息”,#中國新冠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話題自8時出現在微博起,截至11時閱讀量已有7823.4萬。

  (二)被質疑防疫屢失良機,“甩鍋”風波持續發酵

  4月10日以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等多家西方主流媒體刊登深度調查,披露美國政府多次忽視專家建議和警示信號,導致疫情應對陷入被動境地。特朗普12日駁斥稱上述“腐敗的媒體”報道是“假新聞”。批評人士指出,對於減緩疫情在美國的傳播,特朗普政府存在自身失誤。與此同時,特朗普接連企圖“甩鍋”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不少外媒認為,美國政府對世衛組織、中國等目標的攻擊是為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

  (三)輿論呼吁維護世衛組織領導力有助於抗擊疫情

  當地時間4月12日,英國政府表示將向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注資兩億英鎊,來遏制新冠肺炎病毒在發展中國家的擴散。同美國政府“威脅”暫停繳納會費相比,路透社評論稱,英國對世衛組織的支持與特朗普政府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反差。國際社會對待世衛組織不同的態度也引發了輿論對世衛組織領導力作用的討論。多家外媒評論指出,美國的這一行為破壞了世衛組織領導力。學者普遍認為世衛組織必須得到支持。美智庫專家認為,世衛組織不應因美國的遲緩反應而受到指責。

  (四)俄羅斯疫情升溫,惡化原因引發多種猜測

  來自俄羅斯的境外輸入病例增長迅速,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俄羅斯的疫情態勢壓力激增。在新冠病毒傳播初期,俄羅斯快速反應關閉中俄邊境口岸,但從3月底,確診病例數量上升明顯。據俄官方數據,13日確診病例數創新高。俄病毒學家指出,雖然很早切斷了與中國人員的往來,但對歐洲往來的限制措施“太晚”。還有媒體指出,“封城”“封國”措施雖然出台,但執行不到位,也是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有報道指出,莫斯科的疫情數字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不是病毒擴散程度,而是檢測鋪開的程度。此前,也曾有專業媒體對俄羅斯自行研發的試劑盒靈敏度提出質疑。

  (五)愛知縣新冠病毒檢測流程發生失誤,“烏龍”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日本愛知縣4月13日就“誤檢”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公眾道歉,政府部門表示是由於工作人員操作失誤使陰性樣本遭到污染。愛知縣的“烏龍”也顯露出了日本醫療體系在疫情下面臨的壓力與問題。有學者指出,日本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后針對醫療領域的舉措尤為突出,其根本原因在於日本ICU病床的嚴重短缺。此外,自從東京奧運會推遲后,日本的確診病例猛增,有猜測稱日本此前是否一直在壓低數字?日本有學者稱,日本政府應對疫情的政策體現出其更重視奧運會、更關注經濟,拒絕直面疫情的嚴重程度。

  (六)全球疫情是否迎來拐點?專家呼吁謹慎平衡抗疫與“重啟”

  最新數據顯示,在疫情較為嚴重的美歐多國,部分疫情數據出現向好跡象,多個國家也計劃逐步解除封鎖或重啟經濟,“全球疫情要迎來‘拐點’了嗎”的猜測出現在輿論場。美衛生專家指出,雖然出現了一些“好跡象”,但這並不意味著“戰役勝利”。《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對於每一種不負責和無知的呼吁重啟經濟的聲音,都有一批獨立的、受人尊敬的專家警告我們,不要採取這樣魯莽的建議。BBC也刊文分析稱,不能簡單地在疫情達到高峰或降至非常低的水平后恢復正常。有媒體分析,疫情防控和重啟經濟,是當前世界多國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面臨的兩難選擇。

  (七)非洲正面臨危機疊加難關

  在猜測非洲是否可能成為下一個“震中”的同時,非洲或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世衛組織通報稱,剛果(金)4月10日確認發生一例新的埃博拉病例,按照標准,本輪疫情原本可在4月13日宣布結束。與此同時,東非國家正面臨第二次蝗災入侵,是年初首次災情的20倍。報道稱,受疫情影響,進口殺虫劑面臨困難,而當地百姓也因為“居家令”無法驅虫。當地農民稱,此次蝗災比新冠病毒更具毀滅性。美媒稱,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蝗災,到6月份,整個東非面臨糧食安全問題的民眾,將在2000萬人的基礎上再增加5000萬。聯合國官員表示,防止各國殺虫劑儲備耗盡是重中之重。

  輿情趨勢與風險分析

  (一)優化營商環境,用看得見的紅利消解“外資撤離中國”的普遍擔憂

  近日,日本、美國等同時建議用重大補貼政策鼓勵本國企業撤出中國,有關“外資撤離中國”的說法在國內輿論場引發關注。有媒體認為不必過分擔憂,也不必過度解讀。第一財經用“外企投資逆市飄紅”為題來佐証當前中國是全球最理想投資目的地之一。有行業專家認為,今天的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供應鏈網絡”優勢依然強大。有學者認為,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不斷鞏固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對外資的吸引力就會不斷提高。

  (二)出口防疫物資的合規更須出口監管標准的優化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迅速升溫,出口認証市場受捧,但也要警惕隨之而起的亂象。商務部4月13日通告停止兩家公司出口防疫物資。媒體分析稱,這兩家公司主頁分別為區塊鏈、聲學產品,涉醫療器械業務的時間均不長。媒體報道稱,資質認証是防疫物資出海的“軟件”,技術標准便是其“硬件”。當前一些企業的惡意壓價、以次充好等不當市場行為,影響了整個醫療防護產品出口秩序。3月末,防疫物資管理新規實施,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國防疫醫療物資出口監管標准需更明確與優化。

  (三)重視“中國賠償”話題的持續發酵

  近段時間,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接連出現要向中國“索賠”的言論和行為,有評論稱,有些政治力量在玩弄法律和政治,以達成持久詆毀和削弱中方的目標。不少觀點認為,上述行為看似是不值得理會的鬧劇,但實則后果嚴重需認真對待。福卡智庫指出,在國家間利益碰撞不斷的背景下,某些個人、機構的言論轉變成為國家行為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國家賠償將很可能成為難以回避的問題。這意味著,在法律法規、輿論工作等方面,我國都應積極做好應對准備。

  表:微信公眾平台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熱門文章(數據支持:騰訊指數)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研究員 曲曉程)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