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條承壓,山東農產品產供銷如何應變

2020年04月10日08:56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經濟深觀察|鏈條承壓,山東農產品產供銷如何應變

農產品供求失衡,信息不對稱是“硬傷”。應對疫情影響,我省各地一些菜農“試水”網絡賣貨。圖為陽谷縣七級鎮后楊村菜農楊懷根通過網絡直播平台出售自己和村民種植的拱棚香芹。(□記者盧鵬 通訊員 陳清林 報道)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實施,山東省春季農業生產及農副產品流通正有序推進。但應該看到的是,目前,餐飲業等消費市場還未完全回暖,從而牽動農業鏈條上各個環節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直面困局謀新路。記者採訪發現,一些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危機中作出的改變、探索的途徑,為接下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暢通農業產供銷提供了新思路。

  以往這個時期,新希望六和旗下的青島田潤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一般產多少、賣多少。今年受疫情影響,20%產品滯留為庫存。“我們以前雞肉、鴨肉最大的銷售渠道是農貿批發市場,銷售對象主要是餐飲商戶。今年3月,該渠道銷量同比減少60%。”銷售經理劉杰坦言,目前市民還是傾向於自己在家做飯。

  基於此種形勢,田潤食品開始大力推廣社區團購直銷。劉杰介紹,2月份,新希望六和開發出“新六鮮生”銷售平台,供市民下單購買。為便於實現集中配送,企業又在社區中招募一名物業人員擔任“團長”,每天統計該社區居民所要購買的產品,企業負責24小時內統一配送。

  “為更好地滿足家庭消費需求,我們對產品規格也進行了調整,比如將翅中、小腿等產品的大包裝換成了300克-500克的小包裝。”劉杰說,現在已有81個“團長”,日均銷售額12000元—15000元。“這個終端銷售渠道依然有較大的空間,也是企業下一步拓寬的重點。”

  “往年完全不用愁,羊到了出欄的時候,就有江蘇等地的屠宰企業來拉走。今年因為疫情影響,還得想盡辦法找銷路。”濟南豪賽良種羊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付申圍這陣子有點“愁”。

  農產品供求失衡,信息不對稱是“硬傷”。疫情之下,這個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同時也增加了相關方出招“破題”的緊迫感。為幫助產銷雙方及時有效對接,政府部門積極搭建平台。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組織相關協會開發出山東畜牧產銷對接服務平台APP、微信小程序。4月9日,付申圍就通過該平台發布了一條“出售200多隻90斤左右波爾雜交山羊”的信息。截至3月底,該平台、小程序已發布行業供需信息1398條,總交易額約2.5億元。

  “前期主要解決供應方的難題,現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平台也將逐步完善其功能,由‘戰時’應急狀態轉向常態化,服務於鏈條上的各方主體。”省畜牧獸醫總站站長曲緒仙表示。

  相較於“先生產、后銷售”的產銷模式,“自產自銷”的延鏈式生長在疫情之下顯示出更強的穩定性。作為一家國家級種植合作社,聊城市農合億灃蔬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採用“超市+基地+合作社+農戶”,依托在當地近100家超市門店形成“農超一體、產銷融合”模式。疫情發生后,億灃還主動聯系蔬菜滯銷的其他農戶和種植合作社,第一時間開通了“上門收菜服務專線”,架起產銷對接的橋梁。同時,還與省內外30家合作社、蔬菜基地成立“平價蔬菜供應聯合體”,保証每天以成本價給對接超市供應近200噸新鮮蔬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產業鏈條較短、單純種養產生的“規模種植造成規模損失”現象值得引起注意。

  “往年春節后這一茬韭菜能銷出30萬斤,但今年隻銷出3萬多斤。”茌平縣賈寨鎮一家家庭農場在疫情期間受到較大影響,負責人告訴記者,韭菜正常環境下隻能存放幾天時間,他曾經試圖找過儲存蔬菜的恆溫庫,但是周邊隻有一個,是合作社為了自用建的,騰不出更多空間。

  鮮活農產品的儲存、運輸需要完善的倉儲、冷鏈等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關鍵技術的助力。“針對這些短板弱項,下一步要以降低蔬菜採后消耗、延長貨架期和提高商品質量為目標,研究主要蔬菜產品採后預冷、包裝、保鮮和貯運技術及保鮮膜、保鮮袋等保鮮材料的應用。”省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長王淑芬表示。

  疫情影響讓人們進一步意識到,借助大數據幫助相關農業企業適時調整生產極為關鍵。目前,省畜牧獸醫局正籌劃在企業試點“智慧供應鏈”。通過數據分析,系統有望科學預判市場形勢,企業能夠據此選擇增加或者減少某產品的產量,從而盡可能實現產銷平衡,達到利益最大化。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根據所劃分的疫情風險等級的不同,各個地方可以考慮構建起不同的農副產品流通方式。”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市場與貿易研究室副主任張雯麗看來,在非常時期或者受到突發狀況的時候,整個農業產供銷鏈條還需在管理層面進行優化建設,建立完善應急機制、長效機制。(毛鑫鑫)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