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輸入性病例增多:不該妖魔化歸國人員

2020年03月24日08:47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新冠肺炎輸入性病例增多:不該妖魔化歸國人員

  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變化之時,鄭州確診首例境外輸入性病例,患者郭某鵬隱瞞境外旅居史致多人被隔離,擾亂了一座城市的疫情防控節奏。繼郭某鵬之后,又出現“女子黎某服退燒藥從美國來京被立案”“澳籍華人‘跑步女’不按規定居家隔離”等消息,民眾稍放下的心又再次“揪緊”。在對這些個案進行譴責和討論的同時,甚至出現了歧視、妖魔化歸國人員的傾向。

  境外疫情輸入問題引發民眾焦慮

  3月11日,鄭州市出現首例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患者郭某鵬返回鄭州后隱瞞境外旅居史,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次日,因密切接觸鄭州郭某鵬、隱瞞出境史,兩名內蒙古女子被立案。據通報,趙某、莎某與郭某鵬曾有密切接觸,兩人故意隱瞞出境史,未嚴格落實“隔離觀察”措施,未嚴格落實“如實申報”措施,其間多次在小區內活動並外出到飯店就餐。

  在北京,從美國返京的女子黎某被立案偵查。黎某長期定居美國馬薩諸塞州,她在美期間已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並多次在當地就診,為順利登機她曾提前服用退燒藥,也未如實向乘務人員提供個人健康狀況,給同機人員造成傳染風險。目前,北京警方已對黎某立案偵查。3月20日,黎某任職的美國Biogen(渤健)公司表示,黎女士不再是該公司雇員,“她的行為與公司的價值觀念不符”。

  伴隨著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多,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會出現“反扑”成了民眾的焦慮所在,而一旦出現隱瞞境外旅居史或隱瞞病情回國的案件,民眾的焦慮就再次被放大,相關的討論也驟增。比如截至3月19日,微博話題#郭某鵬43位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陰性#的閱讀量達3.2億次、討論量達1.2萬次。

  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是關鍵

  為堅決遏制疫情通過口岸傳播擴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工作 依法懲治妨害國境衛生檢疫違法犯罪的意見》,要求依法及時、從嚴懲治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其中明確,對“不如實填報健康申明卡等方式隱瞞疫情,或者偽造、涂改檢疫單、証等方式偽造情節的”等六類妨害國境衛生檢疫行為,以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

  所謂依法防控,既要求防疫行為在法治框架內,亦包括對破壞疫情防控行為的零容忍。《新京報》評論指出,嚴懲入境人員隱瞞病情等行為,其意義也在於釋放一種信號:防范境外疫情輸入是當下整個防控工作的重點,所有入境人員都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及疫情防控相關規定,這應成為共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依法防控被反復強調,在應對境外疫情輸入的過程中,也不應該被忽略。在國家層面上,對於隱瞞病情、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打擊態度始終是明確的,相關罪名如何適用的問題也已逐步明確,要結合具體的案件情況依法適用法律,不論是對國內人員還是歸國人員,對這類犯罪的打擊都要堅持在法律的軌道上進行。

  防范輸入性病例不該妖魔化歸國人員

  “千裡投毒第一名”“現在回國就是坑害祖國”“把祖國當冤大頭”……個別案件出現后,輿論場上也出現了一些“一刀切”的言論。對此,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評論稱,不能因極端案例而標簽化歸國人員,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營造”出海外華人華僑回國就是坑害中國的輿論氛圍。

  疫情當前,遠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有權選擇回國與否,保護好他們是國家的責任。輿論也認為,選擇歸國的人員要尊重國內的防疫政策、依法履行隔離義務,特殊時期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設。比如,有留學生被稱贊是“教科書式回國”,這對消除偏見與誤解、凝聚抗疫合力意義重大。

  伴隨著輸入性病例數字的增長,也出現了“美籍華人感染后回國治病,因要自費而投訴”的謠言。這類謠言之所以能引發廣泛的關注,一定程度上是因其戳中了受眾的敏感點,加之近日出現的“跑步女”“隔離點要求喝礦泉水”“吃退燒藥回國”等多起真實事件,進一步誤導了民眾的判斷,加深了對歸國人員的偏見。輿論認為,對這類謠言要加大辟謠力度,對謠言的制造者要及時追究其法律責任。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特約輿情分析師 陸儀)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