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人次!輿論熱議的大學生網上思政課

2020年03月12日08:48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5000萬人次!輿論熱議的大學生網上思政課

  3月9日,教育部社科司與人民網聯合組織了一場“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在人民網進行“雲開講”。

  本次“思政大課”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的四位頂級名師,解讀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戰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述防疫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

  直播課程播出后,#思政大課# #共抗疫情愛國力行# #全國大學生同時在線# #和偶像一起上課# #思政課上出現王源# #思政大課觀后感#等相關話題相繼登上熱搜,總閱讀量達到6億,討論量達到36.9萬(截至3月10日16時)。

  根據眾雲大數據平台的監測結果顯示,“思政大課”整體信息報道量走勢較為波折, 3月3日9時至2020年3月10日9時,共監測到輿情信息42169條。其中,正面消息19714條,佔比46.75%,敏感消息6641條,佔比15.75%。信息主要來源於百度貼吧、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幾大站點。

  (上圖:整體信息報道量走勢圖)

  (上圖:網民關注集中在疫情、視頻、疫情防控、學生、學校等熱詞)

  輿情關注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要求思政課教師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六個要”既是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提出的要求,更是對全國思政課教師具體工作的指導,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政策規定

  為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2月25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6號,以下簡稱《規定》)的通知。

  《規定》中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必須按照國家要求設置的課程。《規定》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身份定位、職責與要求、配備與選聘、培養與培訓、考核與評價、保障與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以《規定》為依據,強化擔當意識,找准短板不足,完善體制機制,將《規定》要求落實到本地本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實踐中。

  2月26日,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規定》出台背景、主要依據、出台過程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規定》結合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著眼於回應一線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實際關切,著眼於建設一支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總體要求,重點從職責要求、配備選聘、培養培訓、考核評價機制、保障管理等五方面作出規定,健全制度舉措,著力破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

  四大名師“雲開講”

  那麼,這次引起大家強烈關注的課程到底講了些什麼呢?四位教授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專業見解。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艾四林教授以“在抗擊疫情斗爭中深化理論認識”為主題,圍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構建戰疫命運共同體”3個方面同廣大學生進行了交流。他表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成立那天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疫情防控中,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眾最大最緊迫的生命權、健康權,就是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的最好詮釋。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秦宣教授以“疫情大考告訴我們了什麼”為題,分析了疫情大考帶給我們的四點啟示。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國共產黨是最高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完全可以轉換為治理效能的﹔面向未來,必須通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風險化解能力。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炳林教授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重點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的防疫斗爭和中華民族從磨難中奮起帶來的啟示。他認為,經歷的磨難能夠使我們更好地樹立辯証思維和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尊重自然規律﹔總結歷史經驗,能夠增強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秀軍教授以“戰疫裡的最美青春——談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為主題,聚焦“90后”“00后”青年群體,鼓勵青年人扎根中國大地,譜寫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寫青春。

  人民慕課發力中小學教師思政教育

  除了有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定,2019年10月,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五部門也曾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切實配齊建強師資隊伍,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名師輩出的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

  在此背景下,人民慕課推出《全國中小學教師思政教育必修課》,希望有效推動中小學思政課的教師隊伍建設。

  《全國中小學教師思政教育必修課》以人民日報社、人民網獨家首發權威專業的“大思政”課程體系為主線,推動思政課課堂教學同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形成“線上+線下”、“教學+研學”、“案例+分享”有效銜接的一體化思政教學,最大程度提高全國思政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水平,創新思政課教學的手段和方式,適應新時代的思政教學模式。

  本課程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要求為指導,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黨史、新中國史,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國內外形勢,高校黨建工作,教師素質與能力提升七大專題,全面貫徹黨中央對思政教育的要求。

  媒體觀點

  媒體觀點主要聚集在五方面,一是課程預告引多方關注報道,二是全國各高校發布通知組織安排學生收聽收看課程,三是四位老師授課內容受到輿論高度關注,四是“思政大課”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五是認為此次課程為當代思政教育提供新范式。

  人民日報、人民網教育頻道均對本次思政大課進行了報道,據人民日報報道,全國高校學生5027.8萬人次觀看了在線直播,相關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總訪問量達1.25億人次。

  人民網上海頻道發表文章稱,上海交通大學師生准時“雲端”相聚收看課程,課程在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結合實際發表自己的感悟。

  浙江日報評論文章稱,浙江省109所高校的83.4萬名大學生在線收看。過去一個多月,社會各界滾燙的戰疫決心都是冒著熱氣的鮮活素材,利用好這些特殊時刻的特殊教材,能產生平時教學難以企及的感染力、感召力。這不止是給青年人的課,也是給全社會的課。

  山西日報報道,山西農業大學形勢與政策課教研室主任龐麗銣表示,近2小時的課讓人如沐春風,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論深度,還有情感溫度,有力激發了廣大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和創業、創新的動力。

  網友觀點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堪稱現象級年度最火網課。有網友認為課程內容非常好,能學到知識,對青年學子教育意義重大﹔有網友稱贊這次課程師資陣容豪華,自發分享感悟﹔也有網友認為拍照打卡、寫讀后感有形式主義色彩,還有網友吐槽由於缺乏技術保障導致直播平台崩潰了,影響了觀看效果,好在宕機問題很快得到修復。直播結束后,網友們這麼評價:

  輿情點評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輿情分析師屈俊美指出,此次新冠疫情,牽動了廣大學子的心,抗疫中的典型事跡也引發廣大學子共鳴。輿論認為疫情不僅是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也是對青少年成長的一次磨煉和洗禮。“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正是以疫情為契機,將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同力協契、共克時艱的精神深植聽者心裡,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網絡上引起良好反響。有學子留言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堂課,更是對我們人生的引領。通過這堂特殊的思政實踐課,讓我們明白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的道理,明白了愛國的意義。

  此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政大課”,可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穿透力。輿論指出,這場全國同舟共濟正在迎戰的疫情,就是思政課最鮮活的教材,一個個抗擊疫情的“戰場”,就是當下最深刻的課堂。此次思政課四位講師用思政課的理論知識,解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戰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用戰疫的典型事跡、勵志暖心故事引導學生,提升思政教育的穿透力。

  此次思政課採取了網絡直播的新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實現傳統與科技相融合,順應當代大學生情感認知、行為方式,創造了線上直播創新教學新范式。在微博端,#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思政大課#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 #全國大學生同時在線#等登上微博熱搜,累計話題閱讀量超6億次。在此之前,全國多地高校通過在線直播課堂、在線開放課程(MOOC)、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而“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更是提供了思政教學新方式,輿論認為線上教學或為思政教學方式變革、思政教學探索提供新思路、創造新機遇。

  整體來看,“思政大課”前期預熱充分,形成了巨大宣傳合力,輿論關注度持續攀升。課程宣傳效果顯著,直播過程中多次登上熱搜,課程播出后網民點贊豪華師資陣容,自發分享課程感悟。但有輿論反饋認為“思政大課”流於形式主義,直播平台崩潰引發熱議,課程拖堂亦引起網民吐槽。不過,輿論的“苛求”更像是激勵,讓反饋聲音轉化為“直播大課”改進與成長的方向,孕育在線學習的饕餮盛宴。(王馨悅、邱越)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