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中的真相還原

2020年03月09日08:44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中的真相還原

  近一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疫情集突發性、公共性、緊迫性、嚴重性等特點於一身,成為國內最受關注的公共事件。公眾通過高度發達的網絡傳播渠道獲取各類信息並進行分享,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全社會的激烈反應,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穩定。因而,清除謠言和片面信息影響,保障信息傳播的真實全面,就成為應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需要予以高度重視。

  全面研究問題 完善工作機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宣傳工作具有系統性很強的特點,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和受眾心態,掌握易出現謠言和片面信息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地解決問題。

  通過研究不難發現,每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來臨后,都會有大量謠言和片面信息涌入輿論場,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緊張、恐慌、憤怒等情緒,可以稱之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次生災害”。從這些問題信息的類型看,既有各種勢力和多元利益方通過歪曲事實、夸張放大、斷章取義、嫁接素材等方式,刻意造謠或片面傳播,以制造恐慌和負面情緒的﹔亦有網絡營銷賬號制造噱頭 博取眼球,利用虛假、片面傳播以增加自身粉絲數量和影響力的﹔也有因為媒體報道不夠客觀全面、含糊其辭,引發公眾誤解誤讀的﹔還有部分公眾個體出於自身利益和安全考慮,道聽途說,非惡意傳播不全面、真實信息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很多信息真假混雜,或者偽造權威信源,都帶有極強的迷惑性。例如,在中央調整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新聞發出后,就出現了真實人事變化信息和虛假臆測信息混在一起進行傳播的情況,還有,所謂“暫停武漢紅十字會接收社會捐贈物資並管理發放的工作”的假新聞在傳播中假造了《人民日報》版面,帶來了消極影響,亟待管理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置和引導。

  駕馭必須建立在熟知的基礎之上,對問題信息被廣泛以訛傳訛的原因要從傳播規律和公眾心態的角度進行分析。首先,很多碎片化信息傳播,迎合了公眾的情感需求和刻板成見。在新媒體高度發展的背景下,傳播的高速性和多元化成為趨勢,很多未經核實或並不全面的信息以碎片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一旦這些信息碎片迎合了公眾某些根深蒂固的意識、觀念,如“政府不作為”“仇官仇富”“同情弱者”等,或與曾經發生過的事件關聯結合而形成集體記憶,就很容易點燃受眾情緒,使之出現情感宣泄式傳播和表達的訴求,降低其對真相的探索欲望和判斷能力。其次,全媒體時代網絡社交媒體高速發展,熟人間的社群化傳播蔚然成風。從疫情相關信息傳播的情況看,利用微信群及“朋友圈”等互聯網社交圈群進行信息共享的比例很高,熟人間的強關系很容易使信息獲取者放鬆警惕,傳播者“善意”的出發點更是會加劇其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的信任,並人雲亦雲,跟風發聲,使得網絡社交圈群成為問題信息滋生、泛濫的重要渠道,具有極大的潛在危害性。此外,還有很多謠言和片面信息得到快速傳播是因為其內容迎合了公眾某種潛在的需求或期望,如某某不作為官員被問責之類,就很容易形成情感共鳴,刺激傳播。

  綜上所述,在重大公共疫情出現后,伴生有謠言和片面信息傳播並不奇怪,既是傳播環境變化的產物,也是多元利益關系和復雜社會心態使然。要在應急管理中最大限度地釋放正能量,削減問題信息傳播的消極影響,就必須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近年來,各級黨政機構都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和預案,但對應急宣傳工作,包括對抗謠言和問題信息方面的重視和投入還普遍不足,方法技巧也有欠缺。遇到突發疫情,宣傳部門首當其沖要積極作為。然而,做好應急宣傳絕不是一個部門可以獨立完成的,必須要加強統籌協調,由涉事機構或部門組建應急宣傳工作協調組,做到各司其職,有序配合,這是打贏謠言和片面信息阻擊戰的重要基礎。

  用好主流渠道 提高反應速度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然暴發、信息量大、新聞價值強、信息傳遞快等特點,容易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要充分理解此類事件給公眾帶來的焦慮情緒,以及大家急切地需要獲取真實、正確信息的渴望,如果相關信息不能快速、准確地傳遞給公眾,就自然會給謠言和片面信息的傳播留下空間。因而,在突發疫情的應急宣傳中,發揮好主流渠道的作用,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開放透明的原則,並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特點,創新傳播范式,提高反應速度,第一時間對問題信息加以回應,以引領傳播節奏、掌握主動權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主流渠道包括黨政機構主辦的官方傳播渠道和主流媒體傳播渠道。首先,要用好黨政機構主辦的官方傳播渠道,這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近年來,各級黨政機關加大了政務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建設力度,政務微博、微信號、頭條號、短視頻號、問答平台號等高速崛起。2016年11月,國辦在《〈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中明確要求重大突發事件后要最遲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這就給政務新媒體這類傳播渠道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必要性。因而,突發疫情后,面對復雜的信息傳播形勢,與謠言和片面信息相關的黨政機構要在及時掌握信息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搶奪回應的“第一時間”,以事實為依據,准備好素材和口徑,用好官方主辦的各類政務新媒體,佔據制高點,在“黃金時間”內高效、精准地發布信息。此外,還要充分認識到問題信息的“生命力”和反復性,拿出足夠的耐心,引導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持續針對后續情況發展解答網民的疑惑和追問,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同時,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也是黨和政府傳遞聲音、影響公眾不可或缺的渠道,要找准要點,及時出擊。近年來,媒體融合發展已使得傳統的平面和廣電媒體形成了全媒體格局下的綜合傳播能力,其在應急傳播和問題信息回擊過程中的專業性和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報紙、期刊的專業、深度調查、挖掘和分析解讀,廣播、電視鮮活的採訪和直播,重點新聞網站開辟的網絡辟謠專欄(如人民網的“求真”欄目)等,都能利用自身媒介平台和網絡新興傳播手段相結合,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起到安撫人心、維護穩定和秩序的積極作用。

  殲滅問題信息 系統治理輿論生態

  在突發疫情出現后,公眾關注度呈井噴式提升,各類問題信息在互聯網上呈現病毒式的傳播擴散。從現實意義上講,認識到問題信息傳播格局的復雜性,那麼也應該明確,處置和引導也絕對不是單一力量能夠完成的,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入手,除了發揮好主流傳播渠道的正面發聲作用之外,系統性、立體化的生態治理手段非常重要。

  其一,要用好法律手段。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依法治理問題信息也是必然和有效的途徑。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管理法律法規已逐漸完善,面對惡意制造謠言和片面信息的違法行為,執法部門要果斷出擊,各級網信部門對傳播謠言的網站和新媒體賬號進行分級處理,問題信息出現的高頻賬號列入“黑名單”重點監管,屢教不改的可以封號、禁言。公安部門對破壞社會穩定、涉嫌違法犯罪的問題信息制造和傳播者按照法律規定追究責任。

  其二,要充分調動和協調有影響力網絡平台、網絡名人和知名自媒體賬號發揮積極作用。這些網絡第三方力量具有受眾廣、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的特點,如知乎、果殼網等平台上還集中了很多有專業技術能力的網民,通過“技術帖”以專業視角引導公眾科學分析信息,答疑解惑,是很有價值的建設性力量。

  其三,要強化網絡的“自淨”功能。更多網民參與表達和討論,往往有助於事實真相的浮現,因此,鼓勵普通網民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專業背景,分享相關知識和經驗,涉及到信息提及事件的當事人更應該主動站出來現身說法,遏制負面情緒蔓延,助力清朗網絡空間的形成。清除問題信息需要打“人民戰爭”,加強公民科學素養、媒介素養和求真精神培養教育,讓每個普通網民的辨別能力都有所提高雖非一日之功,卻是當務之急。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