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產馬力足,魯企搶春光 山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面達98%

2020年03月01日09:23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復產馬力足,魯企搶春光 山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面達98%

山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面達98%,復工人數佔職工總數74.1%

復產馬力足,魯企搶春光

2月29日,博興縣興福鎮山東埃科菲西廚電器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加工用於出口的廚房電器產品。(大眾日報記者 盧鵬 通訊員 陳彬 報道)

這邊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那邊的施工現場熱火朝天……齊魯大地上,復工復產“熱度”漸升。截至2月27日,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開工26582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8%﹔復工人數394.73萬人,佔職工總數的74.1%。

抓疫情防控就要抓企業復工復產,抓企業復工復產就是促疫情防控。山東兩副擔子一肩挑,奮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用“山東熱度”溫暖這個料峭的初春。

政策作保障,下起“及時雨”

2月29日,山東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52條意見”發布,其中,意見從10個方面貫徹落實國家宏觀政策、加強運行調節,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建設。

滄海橫流顯本色,大事難事看擔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沖擊,山東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實、力度大。

2月3日起,省內保障城鄉運行、疫情防控、能源供應、生活必需品生產等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企事業單位正常開工開業。2月4日,山東實施20條馬上能落地、能見效的應急政策舉措,大力支持疫情期間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2月12日,省委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啟動運行。2月18日,省委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連夜印發《關於加快全省企業和項目建設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制定10條新措施……

企業是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濰柴集團在商用車行業最先全面復工,帶動山東300多家產業鏈合作企業正常運行,訂單如期交付。作為國內最大的糧油供應商之一的益海嘉裡(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2月3日正式復工生產,開足馬力保障糧油供應。

同時,山東多渠道統籌調度、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難題。截至2月29日,累計受理網上咨詢、熱線電話7500多個,前期反映較集中的用工困難、產業鏈供應受阻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自2月中旬以來,山東企業開復工率穩步提高。至2月10日,全省累計復工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佔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41%﹔2月14日達到67.7%﹔2月19日進一步達到82%。

此外,山東已初步規劃重點項目270多個,總投入近9000億元,目前正加快推動實施。

危機化生機,尋找“新藍海”

復工后,不少企業家表示,眼下的困難也是提效率、調結構、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在國內此前尚無負壓救護車濾毒系統成熟產品的情況下,山東中昊集團配合北京核信銳視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緊急承擔起相關研制生產任務。產品研發、外來專家和物資通行、省外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復工復產……難題一一破解,產品研發成功並實現批量生產,疫情防控一線又多了一個先進“武器”。

作為山東近年來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一批人工智能優勢企業整合科研和生產力量在疫情防治、預警、物資生產等方面大展身手。

山東省工信廳向社會公布應對疫情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以供有關單位和企業自行選用,其中包括智能傳感、智能決策、智能機器人等148個方案。“我們正著手研發柔性協作機器人xMate,爭取用遠程操作代替醫護人員的雙手完成病人實驗樣本採集。”珞石機器人CEO庹華明顯感受到,應用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防控需求外,仍然有大片待發現的“藍海”。青島啤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各省市積極開發新興銷售終端,與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外賣平台及美萊網達成合作,線上渠道實現多產品銷售﹔對接區域物業管理平台、社區營銷電商平台等,推進居民直購業務。

2月21日,山東省商務廳發布“山東生鮮農產品產銷對接平台”,至23日已有57家線下商超和71家線上平台加入,累計帶動農產品成交量179噸。

復產助防控,企業有擔當

抗擊疫情是場大戰也是場大考。如果說疫情防控是各地都要完成的必答題,那山東作為工業大省還必須在重點物資保障這一考題上答得出色——既要面對省內龐大的防疫需求,更要確保湖北急需、醫務人員急用。

從組織技術人員打樣制樣到口罩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青島紡織服裝龍頭企業即發集團僅用了兩天。實際上,服裝企業轉產口罩,要面臨生產線改造、產品研發、原材料成本高、勞動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這也不只是企業“一個人的戰爭”。確定方案,安排專人靠上服務資質申請、執照辦理、原料供應、設備搬遷、器械注冊等,各地各部門搭好平台,做好后援,讓“轉產”跑出加速度。

連日來,從煙台到青島,從威海到濰坊……全省各地“跨界”轉產隊伍持續壯大。1月27日至2月27日,山東重點監測企業累計生產各類口罩1.04億隻、防護服48.85萬套、防護面罩147.83萬個、隔離眼罩(護目鏡)28.1萬隻、消殺用品7.3萬噸。(付玉婷 肖芳)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