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課堂:疫情新聞發布會,細節見關切

2020年02月13日09:32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輿情課堂:疫情新聞發布會,細節見關切

疫情防控進入攻堅期,各地各部門已經形成常態化的疫情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數據、政府數據,回應群眾關切。有的受到肯定,有的飽受爭議。危機時刻的新聞發布會對於減少公眾恐慌、增加透明度、減少公眾的不確定性至關重要。新聞發布會要怎麼做,才能真正發布信息、溝通民意、提振信心。

細節保障體現官方周全

2月8日,天津市召開的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疫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新增了一名手語翻譯,引發網友熱評。另據媒體報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從當日起加配現場手語翻譯。抗擊新冠肺炎的戰斗不能落下一個人,加配手語翻譯能夠方便聽障人士獲取更多更權威的信息,保持信息共享,參與社會生活。實際上,早在2月4日,北京市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中首次配備手語翻譯,發揮出示范效應。大疫就是大考,在這個特殊時期的新聞發布會,一個細節變化,體現的是官方的周全,是對民意的重視,對民生的關切。

相較於新媒體平台發布、媒體採訪、政策吹風、公報通報等其他新聞發布形式,新聞發布會隆重正式,更具儀式感。當部門“一把手”、新聞官、行業專家等站到台前,面對公眾和媒體不只是例行的信息公開,他們的形象、行為、語氣語調、表達方式都是在給公眾傳達著豐富的信息。

新聞發布的七種形式與特點

序號

形式

特點

1

新聞發布會

形式隆重,權威性高,公開面廣,互動性強,常用廣播、電視和網絡直播。准備程序相對復雜,發布要求較高。

2

吹風會、新聞背景通氣會

常運用的形式,可要求不作報道,或在報道中不作直接引用

3

組織集體採訪、專訪,媒體座談

相較於發布會,氣氛會輕鬆些,答問稍詳盡,記者有多次提問機會

4

新聞公報、聲明、書面採訪

根據具體環境、媒體需求和可供發布信息的具體情況,提供書面材料

5

電話傳真、郵件答記者問詢

重要回復問題要有書面稿

6

官方網站發布信息

快捷、權威

7

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台發布

及時、迅速、互動性強

從1月26日起,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制度新聞發布會啟動,發布會召開主體有國務院新聞辦、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等。截止到2月11日,已召開多場主題新聞發布會,解答包括防控物資供應、企業經營、市場秩序保障、交通運輸保障、春運返程防控等與民生息息相關、輿論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媒體官微的相關微博下獲得大量的網民轉評贊。

上海、四川、浙江、江蘇、深圳、北京等地已分別召開十場以上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的情況也越來越詳盡,包括響應市民呼聲,公布確診病例的詳細活動軌跡,停留過的小區和場所等,以便於查找疑似患者,有利於阻斷病毒傳播路徑。

不要讓新聞發布會疏離人心

天津市的疫情新聞發布會,已經不是第一次引輿論熱議。2月3日晚,“福爾摩斯式破解病毒傳染迷局”沖上了微博熱搜,這條熱搜下的視頻內容是2月2日天津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張穎,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某百貨大樓的5例確診病例的詳細分析。全程脫稿、抽絲剝繭講給公眾,構建出病例的關聯性及官方追溯路徑。輿論肯定這樣的新聞發布會給出的信息有效,新聞發言人的素質受到認可。這也成為疫情期間,地方政府重視信息公開、淬煉治理能力的縮影。

疫情當前,信心就是黃金。受到網民指責與質疑的湖北省“肺炎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五場,出現“108億口誤、口罩佩戴方式不正確”等基礎性錯誤。當時正是全國啟動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群眾情緒恐慌焦慮,同時湖北當地疫情應急處置爆發大量輿情的情況下,這些不恰當的細節再次暴露出官方治理的真問題。一場問題頻現的發布會,不僅沒能凝聚人心,反而疏離人心。

在2月7日的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在發布會已經結束的情況下,主持人臨時增加了網民回應環節。當日專家對社交網絡上“一次性口罩要不要消毒”、“接觸多長時間會感染病毒”等網民關心的話題給予解答。這一個細節被人民網記者捕捉到,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側記:今天新增了一個回應網民環節》一文中說道“增加了一個回應網民環節,讓大家眼前一亮。”

作為與公眾最直接的溝通平台,新聞發布會擔負著回應關切、消除疑慮、塑造形象、提振信心的責任與使命。連日來,沖上熱搜的天津新聞發布會、讓群眾感到安心的浙江新聞發布會,無疑具備了新聞發布的基本要素:真誠、尊重、人文關懷。

做好三個注重,保持底線思維

2019年,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探索政府輿情風險評估與咨詢的研究工作。在這項系統性體系建設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考核領導干部的輿情素養,包括媒介素養、新聞發布素養。重大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會,正是官員及領導干部媒介素養、新聞素養的綜合考驗場。做好重大輿情的新聞發布,要做好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兼顧事實與態度。誠信是新聞發言人最大的財富。新聞發布台上的表現,體現的是主政官的誠信與擔當。無論學習多少發布技巧,最大的技巧就是講真話。有評論認為,在公共衛生領域,以人為本,實事求是,應該成為一切部門的底線思維。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撰文指出,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會最該抓住的是什麼?是事實與態度。必須強調,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精神和以民為本、真誠面對是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會之根本。浙江1月30日的發布會上發言人坦承當前物資緊缺,向社會求助,動員社會力量解決問題。有網友評論,浙江新聞發布會上求助時卑微的那一句“可以說嗎”,真的是看哭我!

二是注重程序與情感的統一。發布會的提問者是新聞記者,受眾是廣大群眾。新聞發言人通過發布及與記者的真實對話,完成傳播事實信息與表達情感的任務。既然是對話,就需要平等與尊重,通過這個程序為公眾解疑釋惑、引導輿論,切忌回避熱點、避重就輕,尤其不能一味地念稿。特別是自然災害、疫情等與民生相關度極高的發布會,既要深諳群眾的信息渴求,又要體察當下的社會氛圍、群眾的情感訴求,與公眾有情感的連接。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呂艷濱認為,各地政府的疫情信息公開關鍵要有需求導向,群眾需要什麼就公開什麼,而不是拘泥於固定的法律條文。群眾有需求,政府有回應,這才是好的政府治理。

三是注重靈活性與貼近性。新聞發布會組織程序繁雜,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記者溝通、材料准備、問答口徑等等,發布會的組織者應提前充分了解公眾關切,通過輿情反饋和工作實際,提供扎實的、准確的數據材料信息。最終,發布人的台上表現是決定這場發布會優劣的關鍵。發布人要提前掌握關鍵要素,確保准確無誤﹔會前通覽稿件,會上直奔主題,盡量口語化特征表達。疫情當前,在已掌握的信息情況下,提供信息“穩、准、快”,貼近當下實際。此外,發布會的展示形式、表現方式都可以更為靈活。公眾號作者“徐徐道來吧”建議,要根據情況選擇新聞發布會的場地,不要都在新聞發布廳裡做。試想,在火神山醫院現場做一場發布會,介紹方方面面的努力,也可以傳遞很多信心和勇氣。

2003年的非典加速了我國新聞發布制度的建設。當年,中央要求建立健全國務院新聞辦、中央各部門和各省(區、市)政府三個層次新聞發布機制。經過多年努力,三個層次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已在全國范圍建立起來,新聞發言人隊伍不斷壯大,新聞發布的及時性、規范性、權威性不斷增強。中央反復強調,關鍵時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當好及時發布者、權威定調者、自覺把關者。各級政府需要在每一個關鍵時刻保持底線思維,發揮組織建設能力,鞏固和擴大得來不易的新聞發布制度建設成果。(翟薇)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