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食野生動物 路有多遠?

2020年02月11日10:06  來源:河北新聞網
 
原標題:全面禁食野生動物 路有多遠?

疫情當前,追本溯源,人們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據相關科研結果,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

從一些人的餐桌美味到人人喊打,許多人提出應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和部分野生動物養殖戶等。

吃蝙蝠誰來管?

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我國有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98種、國家二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308種,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1591種以及昆虫120屬所有種等都納入保護范圍,禁止包括食用在內的上述所有行為。

但是,包括蝙蝠、鼠類、鴉類等約1000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未列入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范圍。

“動物防疫法中對動物防疫的范圍規定,針對的是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說,雖然蝙蝠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是“自由之身”,在動物防疫法中卻處於模糊地帶。由於缺乏相應的檢疫規程等因素,實際操作中根本無法實施檢疫。

蝙蝠,或許還真是監管的真空地帶。

除了蝙蝠,穿山甲、果子狸、蛇等都曾是一些食客餐桌上出現的“野味”。

專家表示,很多野生動物中都存在大量病毒、細菌、寄生虫等有可能危及人類健康的隱患。濫食野生動物不僅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會對野生動物資源和整個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從而引起整個生物鏈的崩潰。

吃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 安全不安全?

“野生動物”這一概念,不僅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動物。因此,同樣是一種動物,如果捕食自然野生狀態下的就可能觸犯法律,但如果是人工養殖的則沒有問題。

例如,自然生境中的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獵捕會受到法律嚴懲。但由於人工繁育技術成熟,在一些地方,人工養殖梅花鹿已成為作為藥用、食材等的新產業。

在廣西靈山縣,養殖眼鏡蛇和滑鼠蛇已成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據統計,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研試材為目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約100種,養殖企業及養殖戶約50萬家(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年產值約500億元。

但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仍面臨檢疫等現實問題。馮德進說,蛇是后來發展起來的產業,當地沒有檢疫部門受理,更沒有檢疫標准,發不了檢疫合格証。他還透露,進入市場的大部分野生動物也都沒有檢疫標准,如竹鼠等。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動物疫病防控是農業農村部門的職責。但由於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情況復雜,防疫檢疫目前在實際操作中很難監管到位。

檢疫缺失的現實下,的確很難說,用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是安全的。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否可行?

為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疫情暴發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一些科學家也聯名呼吁盡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不過,市場上仍然有不同聲音,認為沒必要“一刀切”。楊朝霞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法應樹立公共衛生安全的立法理念,建議在擴大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和“三有”動物范圍的同時,明確禁食蝙蝠這類有証據証明極有可能有食用風險的野生動物。動物檢疫法也應填補漏洞,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捕獲的動物,隻要在市面上出售,都要進行檢疫。

但是他並不建議全部取締人工飼養野生動物這一產業。“法律是一種利益平衡,為保護一種利益損失另一種利益,在沒有做好平衡的情況下會引發新的問題。”他說。

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長冉景丞表示,人工飼養的梅花鹿、鴕鳥等不應該歸入對野生動物的管理范圍。隻要養殖技術成熟、檢疫標准完善,它們完全可以當作家禽家畜飼養,滿足市場需求。

馮德進認為,發展野生動物養殖是一些地方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監管檢疫,實現規范管理,讓產業更好發展。

一些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評估出台養殖技術成熟、適合人工飼養的動物名單,規范檢疫標准,允許這類物種進入市場,做到合法來源可追溯。同時,不是合法來源的,尤其是盜獵盜捕,要堅決打擊。

但也有人認為,隻有從立法層面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才能堵住非法盜獵盜捕進入市場的漏洞,這是關系14億人生命健康安全的大局。

目前,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仍未有定數。

案例

食用野生動物會怎樣?

男子腦裡長11厘米長寄生虫

食用野生動物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危害?這組案例觸目驚心。

2018年3月以來,江西的李先生多次出現突然暈倒、口吐白沫、肢體抽搐等症狀,回家休養后,情況仍不見好轉,接連兩次被診斷為腦梗死。

日前,他輾轉來到廣州治療。經過醫生診斷,發現了令人吃驚的真相。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五科主任醫師樊雁峰說,影像提示腦子裡有一個虫洞,考慮這是一條活虫,已經接近功能區了。幸虧他來得比較及時,再晚點,虫子爬到功能區進行破壞以后,他的對側肢體功能基本上就不會恢復了。

醫生在喚醒麻醉下為李先生實施了手術,掀開肉芽腫組織后,看見一條白色的長條狀活虫在李先生的腦內蠕動。最終,一條長達11厘米的裂頭蚴被醫生“擒住”,“虫窩”也一並被端走。好端端的,李先生腦裡怎麼會長虫子?

20多年前,李先生曾在廣東沿海一帶打工,在朋友勸說之下,曾經試過生吃蛇膽,懷疑因此感染了寄生虫。

李先生說:“當時不知道,他們說吃了治百病。以后再也不敢吃了,治病花了這麼多錢。”

無獨有偶,浙江一位28歲的小伙,16年前開始出現癲癇、頭暈症狀。經診斷,他的部分腦組織已被寄生虫“吃掉”,造成不可逆性損傷。而感染寄生虫的原因,是從他7歲起,常年打獵的父親就喂他生吃五步蛇膽,連吃了5年。

營養專家

“吃野味”大補?可能吃出病來

不少人覺得越稀奇越補,因此“吃野味”才如此受歡迎,美其名曰“進補”。但醫生和營養學家說,“吃野味”不僅補不了身體,還有可能吃出病來。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王軼說:“野生動物買來就加工,是沒有經過檢驗檢疫的,它含有哪些潛在的、未知的病原體或者毒物,我們都不知道,所以存在很大風險。(燕趙都市報)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