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應對流行病輿情?

2020年01月23日09:37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學校如何應對流行病輿情?

  歲末年初是流行病的多發季,校園更是流行病高發地區,應提前做好防控工作及輿情應對預案。學生健康安全話題敏感,易引發關注。校園流行病一旦爆發,輿情風險較高,需各方有序應對。

  ◆ 及時回應輿論關切,緩解公眾恐慌情緒

  校園流行病出現后,往往迅速引發輿論聚焦。學校、教育部門、衛健部門、疾控部門等相關方應高度重視,及時、主動發布病情動態,回應關切,以求最大程度打消公眾疑慮,緩解恐慌情緒,減少信息空白點,壓縮謠言滋生空間。必要時,上述相關部門還可通過召開病情處置會的形式,進一步通報相關情況,彰顯負責態度、傳遞權威聲音。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高質量的病情通報在標題擬定、行文措辭時應做到脫敏、客觀。同時,在內容上應包含病情來源、傳播路徑、感染人數、相關部門已採取的措施和后續防控措施等輿論核心關切。切忌本末倒置,羅列過多無實質內容的信息,招致輿論反感。

  ◆ 協同處置統一口徑,多措並舉動態續報

  校園流行病相關輿情的處置需要輿論引導與實體工作同步進行。一方面,各相關部門需做好內部信息共享,統一口徑,避免因信息溝通不暢出現回應不一致或互相推諉、扯皮的情況。同時,因涉及部門及人員較多,還需加強內部工作紀律,避免相關人員以個人身份接受媒體採訪或參與網上討論時出現失實、不當言辭,給輿情應對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另一方面,線上輿情的消解有賴於線下問題的解決,線下病情處置工作的開展更需協同高效。除了保証患病人員得到及時醫治這一基本前提以外,學校層面,還需快速採取措施,如所有發熱病例隔離治療,必要時對相關班級予以停課,並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解釋工作﹔每日定時上報病情進展及病例轉歸情況﹔嚴格落實晨午檢工作,做好消毒、通風措施等。疾控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也需各司其職,追蹤病情進展、督導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強對轄區內學校防控指導等。上述工作進展應予以動態續報,滿足公眾尤其是涉事學生及家長群體的知情權。

  ◆ 著力科普審慎管控,逐步引導理性認知

  梳理以往案例可知,一些網民會對病情出現后採取輿論管控措施存在異議。建議相關部門引以為戒,秉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開展工作。一方面,應密切關注輿情動態,及時查刪情緒性、煽動性言論及不實信息,防止謠言四散,加劇恐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另一方面,可通過組織疾控專家接受媒體採訪,借助問答、科普網站等平台,普及流行病知識,糾正可能被輿論放大的健康風險認知,逐步引導網民理性看待校園流行病。此外,可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學校、媒體機構等雙微平台作用,形成矩陣效應。同時,還可在學校、公共場所通過電子屏幕、黑板報、宣傳畫冊等形式進行科普,讓相關內容盡可能覆蓋更多人群。

  ◆ 做好家長安撫工作,妥善應對就診高峰

  校園流行病爆發,擔憂情緒最重的無疑是學生及家長群體。因與切身利益直接相關,上述群體難免焦躁不安,存有諸多疑慮,甚至不排除有人因感到不受重視或相關部門處置不力而通過媒體發聲或在網上爆料,引發輿情波動,加劇處置難度。學校及相關部門,應重點關注患病學生及其家長情緒,耐心細致溝通,提供必要幫助,滿足合理訴求,做好安撫工作,從源頭上減少輿情。

  流行病季節,看病難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中小學校園流行病出現后,如何應對兒科就診高峰,使患病學生都能得到及時救治,考驗著衛健委等的智慧。一方面,應統籌增加兒科醫療服務資源,優化流程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另一方面,也需考慮到醫護人員群體的思想動態,如個別醫院可能在此時啟動加班機制,要求兒科醫生全體停休,延長門診急診就診時間等。這些措施雖然能夠有效緩解就診高峰,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負擔,需做好相關人員的情緒疏導工作,避免激化醫患矛盾,引發輿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主任輿情分析師 孟竹)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