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刀之絕地重生》:信仰與忠誠的鍛造

2020年01月22日09:5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鍛刀之絕地重生》:信仰與忠誠的鍛造

不久前,在CCTV-8黃金強檔播出的電視劇《鍛刀之絕地重生》收獲了觀眾的好評。主創團隊憑借對故事和制作品質的追求,對愛國主義情懷的謳歌,對中國軍人永不言敗、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彰顯,對戰爭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的深刻反思以及劇中眾多人物較為成功的刻畫,打造了戰爭情感三部曲“鍛刀”系列。

電視劇“鍛刀”系列始於2016年播出的《鍛刀》第一部。該劇以雲南少數民族的山寨青年江小刀的成長歷程為主要線索,表現了雲南“滇軍”——第60軍從發展壯大、出滇抗日、滇緬抗戰到昆明起義走向光明的漫長征程,展現絢麗多姿的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的同時,構建了一段關於青春和報國的勵志篇章。兩年后的《鍛刀之英雄無悔》講述了紅軍長征時期,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蘇區戰略轉移后,奉命留在根據地的紅軍連長向光明為保管黨的重要文件而進行的一個人的戰斗,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卻犧牲在勝利的曙光前。而不久前亮相的這部《鍛刀之絕地重生》實際上是續寫第一部的抗日傳奇故事。

在內容主旨、題材選擇和人物刻畫上,三部“鍛刀”系列,無論將鏡頭聚焦滇軍、紅軍、新四軍,還是有良心的國軍抗日將士,創作者始終是在用電視劇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具體一兩個個體小人物在大歷史背景下獨特的成長經歷和質變升華為切入點,輻射當時整個中國社會特定的歷史階段和時代發展的大背景,由點及面地詮釋和謳歌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謳歌中國軍人正直坦蕩、熱血忠誠的愛國情懷,彰顯共產主義信仰的強大力量和感召力。創作團隊淡化不同派別、不同陣營、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的差異,用中國軍人對國家、民族的熱血忠誠、不怕犧牲的英勇無畏、捍衛軍人榮譽的崇高精神,禮贊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的浩氣英風、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仗義豪邁的俠骨柔情,以及他們在艱難環境特別是絕境中逆風執炬、永不言敗的風骨和抗爭精神,控訴和譴責非正義的反人類、反道德、摧毀人性的法西斯戰爭罪惡,以及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和傷痛。

《鍛刀之絕地重生》將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皖南游擊隊、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上海抗日演劇團、國民黨的中央軍、地方川軍、國民黨軍委會憲兵隊等不同政見和黨派、不同團體和個人幾方面力量交織組合﹔將親情、愛情、同窗情、戰友情等放置在國家利益、民族危難、職業軍人的榮譽和堅守信仰等面前進行煎烤,將中國軍人的熱血忠魂、藝術創作上的傳奇因素包括一些諜戰因素有機融為一體,在民族存亡、國家危機的生死關頭,巧妙編織起一場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宏大景觀。

此外,劇中對戰爭場面殘酷、慘烈的展現較為真實,既有恢宏戰爭的外在包裝,也有一些細節、情感的展現,景別及鏡頭運用較為豐富多元,信息量飽滿。如很多戰場部分,從坦克上的瞭望口、火炮的瞄准鏡等主觀視角,直觀、逼真地再現戰場上敵我雙方的情況:坦克履帶碾壓式的前行,還有炮彈把人炸上天那種很直觀很逼真的鏡頭,相較於以往一些電視劇中戰爭場面多是旁觀的、比較理性的全知視角,這些主觀視角的加入,讓戰爭的慘烈感和毀滅性帶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

在人物設置上,該劇的創作者將劇中主人公陸浩雲設定為一名忠勇果敢,有智謀、有擔當,忠於軍人職責和榮耀,精通火炮,軍事素養過硬、一心要戰場殺敵報國的純粹的愛國將士,彰顯與謳歌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抨擊戰爭的罪惡和反人類性。這種人設,就使其在與共產黨、國民黨、游擊隊、川軍,包括他和日本的同學,如今成為戰場上對手的牧野楓之間關系的處理上,有了騰挪展開的余地,也為這個人物的最后轉變,加入共產黨,主動投入革命陣營做了很好的鋪墊,是創作團隊較為智慧的一點。

當然,如果該劇能夠在故事敘事的完整性上更加合理、邏輯更加嚴謹,對於中日兩國這場戰爭的認識,對戰爭格局的理解和闡釋跳出個人恩怨的小情感層面,對傳奇元素“度”的運用和把控更加有機恰當,將對該劇帶給人的思考分量和格局提升不無裨益。

(作者:陳芳,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