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普”高質量數據促進山東高質量發展 

2020年01月22日09:20  
 

支撐精准決策需要高質量的數據。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山東,需要一次“摸清家底”的經濟普查。

根據國家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並經國家統計局反饋,山東2018年生產總值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修訂后,經濟總量仍居全國第3位。

“不唯GDP不是不要GDP”核算數的減少,對山東真正意味著什麼?

“這個我覺著首先就代表了一個理念上的變化”,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研究員付保宗看來,速度並不是單純的發展水平的代表,也不是發展的終極目標。

付保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最終我們是要追求經濟發展的質量,經濟發展的效率和經濟給社會帶來的貢獻。通過這樣子的一次深入的這種精准的普查,我們可以更好地腳踏實地,才能著眼未來。”

為夯實數據源頭,給山東轉型發展精准決策提供支撐,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核算方法,更重視財務指標的“收入法”,這一契合新發展理念的新規范標准,更加科學,質量也更高。

據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介紹,普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山東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辯証系統地做好“加減乘除”。

其中,“加”的是新理念、新動能、新經濟﹔

“減”的是歷史包袱、風險隱患、落后過剩產能﹔

“乘”出了產業集群集聚、協同協作、創新發展﹔

“除”出了全要素生產率、畝均效益、產出效能,提升了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修訂后的數據顯示,五年來,山東第三產業的單位數量、資產及營業收入佔比,分別提高2.2、6和13.9個百分點,服務業佔GDP比重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超過50%和70%,成為支撐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主導力量﹔而在山東調舊育新主戰場的工業領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末,法人單位達到6420個,佔規模以上工業法人單位的17.7%﹔“四新”經濟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已達到24.5%,比2016年提高3.8個百分點,電子設備、信息技術等行業稅收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不管是山東動能轉換提倡的“四新經濟”,還是對創新的反應,以及第三產業的結構調整,都能在四經普數據中得到體現,不僅比原來有了很大的改善,並且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也高了不少。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魏建對此評價為:就說這些都是能夠反映出山東現在這個路子走對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著力點抓對了。

普查摸清的山東家底,結構優了,質量高了,創新能力也更強了。2018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單位數量佔比達到22%,發明專利佔比超5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由2016年的33.8%提高到2018年的36.9%,創新驅動下,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產值提供的增加值比2017年增加2.6元,相應增加GDP總量2400多億元。

山東的基礎工業優勢不小,如何能在夯實原有經濟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科技投入、研究能力、人才建設,尤其是加大企業的基礎研究,抓住核心技術的培養,都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北大國發院副研究員鄭世林認為,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會助力山東的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通過原來的要素驅動,轉變為一個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

從市場主體上看,第四次經濟普查登記規模以下工業企業28.3萬家,是第三次經濟普查的2倍多,增加值比常規抽樣調查年份多2422億元。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核准類項目實行100%容缺受理,106項許可証事項由“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等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激活市場主體活力,2018年末,山東二、三產業法人單位比2013年末增加97.5萬個,增長118.1%,增幅高於全國17.4個百分點。

對於山東良好的經濟結構調整勢頭,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永欽給予了充分肯定。在他看來,如果山東能夠城鄉整合發展,一體化發展,激發出每個人創新創業的熱情,也可以為中國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一個先進性的經驗。

來源:東岳客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