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職教高地”為山東帶來系列紅利

2020年01月19日09:18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省部共建“職教高地”為山東帶來系列紅利

1月14日,山東職業教育迎來了一個裡程碑式的高光時刻——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新高地(簡稱“職教高地”)正式啟動。四天后,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啟動實施省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如何建設好、利用好“職教高地”?代表委員們紛紛熱議,建言獻策。

“職教高地” 解決用人就業“雙難題”

“大家現在常說,‘招一個大學生不難,招一個合格技工難,招一個高級技工難上加難。’去年11月,省人社廳在我們學校舉辦了技術技能型人才專場招聘會,360家企業提供了近2萬個崗位,而學校參加雙選會的畢業生隻有5000人。”常年在學生就業工作一線,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尚緒強委員深有感觸地說。

“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實際上是內部結構不平衡問題,說明社會上不缺就業崗位,缺的是符合崗位需求的人。”尚緒強認為,職業教育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金鑰匙。”“全國首個‘職教高地’落戶山東,肯定有助於培養更多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也要趕快建立適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發展的考核考評機制,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

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企業的感受更深。“近年來,山東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機器換人’、‘智能制造’等方式轉型升級,這對企業職工整體素質有了更高要求。”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質量技術主管周玉江代表介紹,近幾年來,澳柯瑪加快打造冷櫃智能制造工廠,通過智能化改造,工廠單班定員從285人減至162人。“8條生產線、6台機器人,日產能達4200台,是原來生產效率的2.2倍。新更換的生產線,對一線職工的電子類知識要求更高了。”

周玉江說,山東整省推進“職教高地”建設,為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我們迫切需要提升現有職工的素質技能,同時繼續招錄現代技術技能人才。可以說,啟動‘職教高地’建設是正當其時。”

用好“職教高地” 創新政策紅利

通過省部共建機制,支持山東通過整省推進率先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和模式:高職院校也能辦本科、中職生高中生“雙向流動”、半數省屬本科高校“轉型”……打造“職教高地”,教育部、山東省推出的一系列開創性舉措,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這些政策非常實在,非常具體!”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慧青委員給記者舉例,技師學院畢業生往往面臨學歷身份的尷尬,在社會認可度和繼續深造上,遇到重重阻礙。現在教育部支持政策中明確,“支持山東根據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解決了制約發展的瓶頸。

“對照教育部9項支持政策和山東省45項工作任務,我們正在加速推進,狠抓落實,有的已經做了,有的正在做。”張慧青介紹,在建設產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運共同體方面,學院積極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共同成立了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同時,營造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去年有69名同學入選首批‘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名單。”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是全國第一批職業教育本科試點院校之一。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校長孫承武委員認為,大力支持本科試點院校做好試點工作,對加速建成我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試點本身是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的過程,需要上級部門營造寬鬆有利的政策環境,尤其在項目安排上要加大支持力度,予以傾斜。”孫承武建議,試點院校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辦學條件新上專業,為減少程序,提高效率,可以探索實行備案制,同時在總體有所增加的基礎上,凡條件允許且生源充足的,可實行報備制。

企業參與是職教發展的關鍵

“職業教育的特點就是面向企業、行業和市場,如果脫離這三個方面,職業教育不僅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了促進作用,對就讀的學生也是一種不負責。因此,我們必須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魏榮慶代表說。

他認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動力是滿足其發展需求,因此要結合這點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與奔馳、寶馬、大眾、豐田、奇瑞等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僅汽車學院就建有22個獨立的合作訂單班。訂單班是根據企業具體需求來培養學生,企業又免費給我們提供實訓設備和最新下線的實體樣本,這種模式對學生、企業都很好。”魏榮慶代表說。

學校作為人才的培訓基地,在職業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目前,學校在職業教育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困難。“教師無法像一線工作者一樣准確、及時把握行業動態,院校又難以從企業一線聘請老師,培養的學生有時就難以適應產業發展需求。”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民委員說,職業院校想聘請的技術人員,其收入往往很高,聘請不起。再者,授課時間與其本來的工作時間也存在一定沖突。

“‘職教高地’建設鼓勵支持大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支持國有企業辦好做強職業院校。下一步,需要把這些政策進一步細化、落實,隻有企業加強與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合作,才能真正形成適應新舊動能轉換需求的職業教育能力。”吳健民說。(齊靜 張依盟)

(責編:聶俊穹、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