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打好淨土保衛戰(大家手筆)

陳曉紅

2020年01月16日14: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科學打好淨土保衛戰(大家手筆)

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要重點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完善相關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防控。相對於大氣和水污染,土壤污染更為隱蔽、更難治理。應增強問題意識和責任意識,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多管齊下、綜合施策,科學打好淨土保衛戰。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監管體制。加大對污染地塊的管理力度,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和定期會晤溝通機制,完善工作流程與標准規范,強化部門協同管理。治理區域相關部門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強化協調聯動。根據耕地污染程度,以風險防控和確保農產品安全為目標,調整農用地利用方式和農作物種植結構,並進一步加大農用地分類管理力度。加強科研院所合作,進一步深化對土壤污染和農產品污染物超標對應關系問題的研究。構建土壤治理責任追究機制,對未達標准的污染場地進行風險防控和治理修復責任追溯。在企業變更用地使用權、改變土地用途、破產、倒閉、搬遷或開發建設前,應進行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建立健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對未污染耕地給予適當的生態保護補償。

加強土壤污染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堅持風險防控原則,因地制宜採取源頭防控、治理修復等措施。對於輕度污染耕地,通過秸稈還田、生態修復等措施推動土地安全利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對於工礦用地,按照開發程度制定相應修復計劃,進行基本修復或直接轉化為綠地,控制污染擴散風險。對於建設用地,重點關注學校、養老機構等公共服務用地,通過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等途徑實現污染風險的有效防控。實施土壤環境狀況定期調查制度,摸清污染面積、分布及污染程度等關鍵信息,以重金屬污染防控區、工業園區等為重點,動態更新重點監管工礦企業名單及土壤環境監測結果。進一步優化農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布局,推進監測點位縣市區層面全覆蓋。通過調查入戶、督查入村(社區)等方式,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以科技創新推進土壤修復。加強政策引導,加大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出台土壤污染治理技術清單,強化技術培訓和規范制定,為新技術運用配套新政策,使之充分發揮效能。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構建基於大數據的分類、分級、分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構建相關部門土壤環境數據採集與共享機制,實現數據動態更新、分析與預警。通過多技術聯用處理復合污染,開發靶向高效處理材料及技術,發展多技術聯用修復過程的關鍵性銜接和配套設備、技術。發展深層污染土壤協同修復技術,切斷污染源向地下水的遷移途徑,實現水土共治。針對不同地層污染物、污染程度差異,推進多技術集成耦合,實施分層分區處理。

多渠道破除土壤污染治理資金約束。堅持多元化融資思路,分類解決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融資問題。對於地處人口聚集區、未來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的地塊,應兼顧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等市場化融資方式推動治理修復。進一步優化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體系,完善融資結構和效益。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方式,統籌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設立具有土壤污染治理融資功能的平台公司。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償債保障機制、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和“借、用、還”一體化循環機制,形成高效管理運作體系,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充沛資金支持。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6日 09 版)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