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新名片 濟寧市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2020年01月14日15:30  來源:大眾網
 
原標題:構建“多城聯創、市縣聯動”的創建格局

近日,記者在濟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濟寧市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工作於2018年正式啟動,今年以來,濟寧市堅持“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大力加強濕地建設,全面提升濕地保護修復水平,切實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

構建“多城聯創、市縣聯動”的創建格局

統籌推進、多城聯創。把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修”試點城市等統籌規劃、一體推進,實現了互促互動、多城聯創的溢出效應。

市縣聯動、齊抓共管。濟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定出台了《關於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的實施意見》《創建國際濕地城市責任分工》,濟寧市人大、市政協對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開展特別視察、專題調研,各縣(市、區)同步開展創建活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部門齊抓共管、市縣聯動的創建格局。

制定辦法、實施考核。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濟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先后制定印發了《政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考核辦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將濕地保護率、濕地面積、生態狀況等納入考核范圍。

建立“活力充沛、持續有效”的保護體系

建立機構、加強管理。設立了保護區管理機構,先后成立了“濟寧市南四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濟寧市濕地保護協調領導小組”,開展全市濕地保護、管理、協調和監督工作。

出台辦法、編制規劃。先后出台濕地保護管理辦法、泗河保護管理條例、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等,建立健全濕地管理制度。編制全市濕地保護總體規劃,把濕地保護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強化監測、保護資源。與北京林業大學、重慶大學、山東省林科院、曲阜師范大學等單位開展科研合作,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和地面巡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巡護監測,嚴厲打擊違法破壞濕地行為,有效保護濕地生態安全。

打造“覆蓋城鄉、碧波萬頃”的濕地景觀

開展水質污染防治。持續開展面源污染防治,以南水北調水質穩定達標為剛性約束,全面實施治理再提升工程,實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建設、河湖水庫網圍網箱清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了水質持續穩定。

開展城市濕地建設。大力開展河流濕地、人工湖濕地等保護修復,完善設施建設。重點做好城中人民公園濕地、南池公園濕地,城南太白湖濕地,城東高新區廖河濕地,城北任城翠湖濕地,城西嘉祥吉祥湖濕地的保護修復工作,使其成為城市濕地建設重要“名片”。

開展重要濕地建設。圍繞“生態環”建設,以環南四湖大生態帶、重要河流水庫和市級以上濕地公園等濕地生態環境為主體,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實施了山東南四湖濕地保護建設和20余個濕地公園保護恢復項目,2019年完成濕地保護修復10萬畝。

營造“全域共建、全域共享”的創建氛圍

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在網站、報紙、電視台等開辟濕地專欄、濕地專刊、電台公益節目、播放公益宣傳片等,大力宣傳濕地知識、濕地功能、濕地文化。

建立濕地宣教場館宣傳。濟寧市各處濕地公園分別立足自身優勢和特點,建設濕地宣教中心,並建設了8處濕地科普教育基地。

開展系列活動宣傳。結合世界濕地日、植樹節、愛鳥周等節日,組織開展濕地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活動。積極調動攝影家協會、觀鳥協會、自媒體等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攝影展、觀鳥賽等活動。建立濕地保護志願者制度,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引導市民保護自然、愛護濕地、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人文家園。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濟寧市濕地面積228萬畝,濕地率13.62%,濕地保護率77.38%,共有南四湖國際重要濕地1處,大運河世界遺產1處,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類型)1處,市級以上濕地公園35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8處,濕地科普教育基地8處。申報國際濕地城市認証提名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評審專家組現場考察評估。(杜倩)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