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城如謀戰局——看青島如何憑借頂層設計實現“換道超越”

2020年01月13日09:05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活”城如謀戰局——看青島如何憑借頂層設計實現“換道超越”

2019年,青島以一個“現象級”的存在,吸引著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關注——

城市地位躍升: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層層疊加,被譽為“站在中國更高水平開放發展新風口的城市”;“南深圳北青島”的格局得到全國性認可,城市無形資產和軟實力極大強化。

發展成績亮眼: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高於全省1個百分點;1-11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31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3%,同比提升14.4個百分點,列全國35個大中城市第一位。更令人信服的,是青島全面起勢的加速度:以最能彰顯工作力度的投資增速為例,一季度增長6.3%,上半年收尾提高到7.5%,8月份9.9%,9月份躍到15.3%,10月份達到17.3%,11月份躍到21.3%,創近5年來新高,投資總量早已遠超上年全年!

總結青島當前發展局面,以戰局比擬最為恰當:人人爭先的干勁,席不暇暖的節奏,金鼓連天的場面,沖堅毀銳的攻勢,聯翩而至的捷報……一言以蔽之,戰事所具備的要素,在這裡都輕易可感。

但骨子裡最相近的,是青島站在前沿和未來“搞活一座城”的頂層設計,像極了謀劃一場恢宏戰局:在戰略謀劃、戰役組織、戰術打法、保障支撐等方方面面,推出了諸多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重大創新與引領意義的探索。其間,深圖遠算的頂尖布局、細大不捐的全方位提升、批郄導窾的精准發力,就如一套讓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的“組合拳”,把城市帶到更高水平的發展層次和發展軌道上。它不僅是硬橋硬馬的強力升級,也不局限於捕捉時機精妙把握的“彎道超車”,而是真正上兵伐謀意義上的系統性“換道超越”。

戰略篇

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為鮮明的目標導向,大大開闊了城市發展視野與格局,這是青島實現“換道”的邏輯起點

解讀青島的戰略,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概括最為恰當。

首先,不能不提這樣一個頗具戲劇性的橋段:2019年3月,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到深圳招商引資,在演講中提出“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當時,不免有人心存疑問。

7月份,中央深改會即作出了在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的決定——“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有了中央決策的依據。

看似未卜先知,實際上卻提示了青島戰略的最大亮點: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為鮮明的目標導向,深刻研判青島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使命與擔當,形成城市發展與國家總體布局的互動,從而大大開闊了城市發展的視野與格局。這正是青島實現“換道”的邏輯起點——

從2018年6月主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到2019年4月出席海上閱兵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青島,對山東和青島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之,可歸納為3句話: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山東要在國家開放大局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山東省委要求青島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青島指明了發展方向,而如何深刻領悟其內在邏輯,卻是一篇緊要文章。在反復深讀細研、學懂弄通中,青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絕不是指通過辦會城市關注度提高了,一時來的旅游人數增多了,就算是搞活了,而是空間布局層面的“搞活”、動力層面的“搞活”和各個領域的“搞活”,總起來說,就是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也並不是峰會帶來了國際化關注,就意味著青島拿到了國際大都市的“會員証”,而是提出全新要求——青島必須依托自己的資源稟賦,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讓城市真正具有這樣的實力、氣質和形象;山東要在國家開放大局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青島要成為新高地的橋頭堡,揭示的是青島在國家縱深開放大局中的使命和擔當——在全國經濟增長“南快北慢”的大背景中,青島肩負著在珠三角、長三角之后,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的重任。隻有認清這樣的使命擔當,才能開啟城市的宏闊未來。

站位的提高,必然要求青島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准找差距,深圳自然就成為青島最好的“錨定”城市。作為戰略性部署,青島明確提出“學深圳趕深圳”,用最簡潔明晰的語言傳遞出“青島的願景是什麼、青島要干什麼、青島的狀態是什麼、青島的發展路徑是什麼”,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全心全意謀發展的一股干勁兒。這成為青島既在發展過程中謀居高聲遠之效、又在發展歸宿上求“南深圳北青島”相埒局面的重棰響音。

其后的實踐,則一次次印証了“青島戰略”在契合中央戰略布局上的“見事早”——

2019年7月份的中央深改會,確定在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8月31日,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挂牌,青島站上改革開放的“最前排”;10月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舉辦,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青島再成“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宣示地”……“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成為青島最閃亮的城市名片,而“南深圳北青島”也成為各大權威媒體的慣用說法,得到全國性的關注和認可。年初提出的“青島宣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相繼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無疑是青島戰略極高明、極精准的最好印証。

“對總書記的要求吃透了,青島站位就上去了。站位上去了,視野、思路才能開闊,國家給的舞台你才用得足,你才能寫得好劇本。不然的話,給你這麼大的平台卻不自知,你怎能演出一場不負時代的恢宏大劇?!”王清憲這樣總結。

隻有深刻領會中央部署,全面落實省委決策,縱深推進八大發展戰略落地,真正強化青島作為山東發展龍頭的擔當,才能不斷把城市發展提升到新境界新高度,青島是這樣理解的,也的確是這樣做的。記者採訪期間,方方面面都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而這樣一樁事兒格外讓人印象深刻——

前不久,青島專題研究部署投資工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少干部皺起了眉頭:“鐵公機”前些年大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上得差不多了,哪裡還有潛力?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學習中,青島市委要求大家認真學習總書記關於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王清憲一句一句逐條解讀:比如說,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明明都是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人卻說基礎設施建設沒項目了,說明什麼?沒有好好學習領會總書記講話精神!再比如,中央強調的農村公共服務和城市公共服務,比如教育、醫療、科技配套,我們都沒有納入基礎設施建設,也同樣說明我們學得不透……就這樣,通過深入學習,全市干部腦洞大開,未來10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目標一舉“拔”到了原來想也不敢想的3萬億元,這給人們對青島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留下了多大的想象空間!

戰役篇

作為青島獨出機杼的頂層設計,15大戰役既是青島各條戰線攻必克、戰必勝的答案所在,也順勢推動了城市高效發展的模式再造

說到2019年以來的工作狀態,青島市發改委副主任張旭東的體會是:睡不著覺了,趕不上趟兒了;膠州市委書記孫永紅概括為:工作節奏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前的相對靜態變得“全都動起來”;就連在人們印象中已退居二線的市政協副主席李眾民,也連聲感嘆:上了“一線”,甚至可以說是上了“火線”!

這種工作狀態,再形象不過地映照了青島當前所處的“戰時”狀態。作為落實戰略最有力的手段,雷厲風行的戰役組織和實施,成為青島獨出機杼的頂層設計。

具體來說,就是聚焦城市發展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青島“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全面發起15大戰役,即:海洋攻勢、“雙招雙引”攻勢、軍民融合發展攻勢、“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等,犖犖大端,共計15個攻勢。

作為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一座城”的系統工程,15大戰役既為青島積聚發展干勁、釋放發展潛力搭建起了強大載體,也是一年來青島各條戰線攻必克、戰必勝的答案所在。

發掘新“礦脈”、使用新方法,以全方位的戰術升級來支撐城市“換道超越”,形成了一整套搖曳多姿而又屢見奇效的“青島打法”

首先,這體現在凝心聚力上。15大戰役推動全市上下進入高度緊張的“戰斗”狀態,到“火線”去,到看得見炮火、聽得到吶喊的前沿陣地去。它鼓舞催動的,不僅是上述各崗位上的廣大干部,還有全市市民和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從而將整個青島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大戰場”。

這樣一個來自民間的細節可窺豹一斑:為使15個攻勢的制定和實施成為統一思想、發動動員的過程,青島創新公共政策制定模式,對15個攻勢的作戰方案全部進行公開答辯。15場答辯會,幾乎場場進行到深夜,可謂一種高強度“功課”。但隨著一場場答辯的進行,來自社會各界的聽眾卻與“會”俱增,能容納600人的市級機關會議中心,最后處處見縫插針加椅子。青島民營企業家李海燕說,偶爾去聽了一場答辯,聽得“熱血沸騰”,后面就一場不落全參加了!

其次,在實施層面,15大攻勢以鮮明的問題導向、精准點穴般的重點攻關,為青島找到了提高發展實效的最准確的突破手段。

對此,王清憲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既然確定了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就不能再像常規工作那樣對待——“一個鋼板,需要1000攻擊力才能穿透,如果你隻用到800,哪怕連天苦干也終究於事無補。隻有拿出1200的攻擊力,才能達到一舉突破的目的”。

事實雄辯地証明了王清憲的分析。圍繞15大戰役,在“爆破手”“小分隊”“尖刀班”的強力突破下,攻勢所到所經之處,皆收立竿見影之效——

“雙招雙引”是經濟工作“第一戰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青島將“雙招雙引”作為“一把手”工程,發起強大作戰攻勢。2019年1-11月,全市新簽約5億元以上大項目305個,增長53%;在建投資項目5120個,相當於上年全年的1.4倍;新開工投資項目2709個,相當於上年全年的1.7倍。新增國際貿易主體突破1000家。

從全市來看,哪裡有發展難點,哪裡就有攻堅克難的“沖鋒號”。例如,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軍民融合發展突擊隊、經略海洋突擊隊、招商引資突擊隊、招才引智突擊隊等21支突擊隊,每個突擊隊根據工作需要分成若干小分隊,共組成60個小分隊。突擊隊隊長負總責,分隊隊長各負其責,一大批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得以高效解決。

毫無疑問,15大戰役為攻堅強力“賦能”,而更深入地看,其蘊含的重大改革意義也同樣值得特別關注:推進15大戰役的過程,同時也是青島整體部署改革發展、協同推進工作落實的過程,即通過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架構重組,順勢推動城市高效發展的模式再造。

青島這樣理解:本來工業、農業、旅游、文化等領域應為統一整體,但由於部門機構的設置,被切成了一條一條。工作按一條一條來布置,必因缺乏整體設計而影響合力,低效也就在所難免。將全市重點工作歸為15大戰役,則突破了傳統的部門割裂,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聯通、各個方面貫通、各個環節打通,使全市工作成為一個系統性、協同性的整體。在這個意義上,15大戰役,也就不再僅僅是15項工作,而是15組改革、15個體系。

比如“雙招雙引”攻勢,涉及諸多領導分工、諸多部門、每個區市,條條塊塊眾多。為此,青島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挂帥、市長任常務副總指揮、相關市領導擔任指揮長、6位市級領導擔任隊長的專班。從“做什麼”“誰來做”到“為什麼做”,方案全部明確,多維聯動、同向發力,保障攻勢快速推進。

而在部門層面,青島也建立了一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動的協同推進機制,一個部門吹哨,多個部門報到,改串聯為並聯。如擴大民營經濟攻勢,由市民營經濟局等4個部門和各區市牽頭,市委統戰部、發改委等23個部門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由市交通運輸局等7個部門牽頭,20多個部門和區市參與,榫卯合縫,分兵合進。

新的運行模式,從財政資金形成的倒逼機制上看得最清楚:圍繞建立協同聯動機制,青島推動財政資金分配機制改革。各部門單位除常規性資金分配外,都需要在15個攻勢中找准位置、確定實施項目。隻要是項目性支出,全部需由所參與的攻勢專班研究之后報給財政,按照攻勢專班來申請,才能獲得相應財政資金。這就倒逼工作整合,使得資金整合和工作整合相互推動,實現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工作實效的共同提高。

“每一個攻勢形成的工作整合,就像擰螺栓一樣,每一個部件上的第一顆螺絲釘都擰緊,才能一扣接著一扣擰,這就有效地克服了條條塊塊的分割,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青島這個形象的比喻,傳神地總結出15個攻勢的整合作用。

戰術篇

發掘新“礦脈”、使用新方法,以全方位的戰術升級來支撐城市“換道超越”,形成了一整套搖曳多姿而又屢見奇效的“青島打法”

2019年,青島有些領域的增長,猶如“神跡”:1-11月,全市新增境內上市公司9家、實現首發融資100.48億元,是2018年的16.8倍;特別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是,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躍至15.3%,一舉改變了連續30個月個位數增長的局面,全年預計將在1-11月21.3%增幅基礎上有進一步提升;在民間投資不景氣的大環境下,1-11月青島民間投資大幅增長20.5%,成為普遍下滑形勢下的一個“異數”,12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以“民間投資實現大逆轉 青島如何做到?”為題,作了時長超過3分鐘的專門報道……探究起來,每一個亮點的背后,都有讓人眼花繚亂又腦洞大開的新路數、新打法——正如大勝背后,高超的戰術必不可或缺。

理解青島的戰術,這樣一個橋段可作為最好的切入點:市裡許多新目標的提出,往往伴隨著“吃力”“可能嗎”的疑問和叫苦聲。作為回應,王清憲曾打過一個比方:就如開礦,一個儲量豐富的礦山,我們在原來的礦坑裡、用老工具、老辦法,一天挖幾百噸就是極限了,但如果我們改變工作方法,找新礦脈、用新設備,一天上萬噸也能做到。

事實也是如此:發掘新“礦脈”、使用新方法,以全方位的戰術升級來支撐城市“換道超越”,是青島工作亮點頻現的直接答案。這套戰術體系裡,既有改革方向上的正本清源,即以發展環境的重塑來提升城市競爭力,也有具體操作上的創新性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鮮明而又行之有效的“青島打法”。

所謂正本清源,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直指“市場化+法治化”兩大改革方向,重建與優化城市發展的土壤與生態。

市場化,就是凡市場能干的一律交給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19年上半年的機構改革探索,最能說明青島釜底抽薪推進市場化的決心和導向:創領全國風氣之先,在發改、工信、財政等17個與市場關聯度高的政府部門,“市場配置促進處”齊刷刷登場。時任青島市委編辦主任梁濱介紹說,這個處室存在的意義,就是迅速找准部門主責主業與市場配置相結合的切入點,拿出管用、有效的改革舉措。

高揚“市場化”大纛,青島改革步伐全面加速:市發改委推出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非禁即入”,全面清理隱形門檻;市交通運輸局推出為網約車平台發放經營許可、駕校“先培訓后付費”等市場化新舉措;“國企混改”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也出現了務求破壁的新氣象——在2019年11月2日舉行的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上,青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馬衛剛,公開推介青島的109個國有企業混改招商項目,誠邀全球“合伙人”。

政府退后的另一面,就是企業登台唱主角。2019年10月29日,這精彩一幕在青島上演:市委召開專題會議,市委書記、市長攜多個部門和區市相關負責人,投入兩個多小時,專題研究青島民營企業偉東集團設計的“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方案”。讓一家民營企業牽頭搞千億級產業集群,與會單位由企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點名”邀約,這在青島還是第一次,在全國也實屬罕見。

伴隨著市場化改革,青島企業家站上“C位”,在城市發展中強力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加入了“市直企業”“市骨干民營企業”兩個微信群,與市級黨委、政府領導點對點、點對面直接交流;市委主要領導更是在各種場合頻頻為企業撐腰——“為企業站台,是干部的責任和義務”“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隻要企業有需要,領導干部就要出面站台”“誰不敢支持民營經濟,就是對自己做到‘親’‘清’政商關系沒有信心,就是對自己的黨性沒有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市場化最好的保障。所以,青島的法治化改革與市場化改革並轡前行,也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青島法治化改革最重要的切入點,是“刀刃向內”,即用法律約束和規范政府的公權力運行。一套組合拳很快施展開來,虎虎生風:開展黨政群機關履約專項清理,摸底排查出涉及政府原因導致的各類未履約問題408個,374個已處理完畢或進入法律程序,其余正在積極推進,處置率達到91.7%;要求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民告官”案件,並在全市范圍內試點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減少法院居中裁判所受干擾……

要看青島如何用法治為企業“撐起保護傘”,這樣一個舉措或許最有說服力:有的企業因政府惠企政策不落實而遭受損失,卻不想也不敢“撕破臉皮”去找政府。為幫企業家吐出這一“胸中塊壘”,青島試點政府財政向優秀律所購買服務,企業遇到惠企政策不落實等19類問題,可找律師代為出面向政府主張權益。“政府出錢請律師,代表我們企業和政府談判,幫忙要回了沒到位的幾千萬元新能源汽車補貼,這事兒新鮮又給力!”青島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行政科工作人員蘇安呈撫掌叫好。

這些極具創新性的舉措,不啻為政府依法行政的高聲宣誓,迅速成就了青島“近者悅遠者來”的喜人局面:2019年春季,青島收集了33家駐青央企反映的60個“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工作台賬,逐一研究,全盤清零,並承諾這將成為服務常態。如今,伴隨著央企青島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場活動的開展,已有67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超1700億元,落地開工率達到47.7%。“這個辦法太實在了,沒有比這個辦法更能表達誠意、感召央企的了!”時任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感嘆。

市場化、法治化改革風生水起,必然改寫原有的工作套路。翻開青島各地各部門的工作總結,猶如一本戰術辭典:平台法、點穴法、逆茬刮鱗法、乘數法、典型引路法、強攻山頭法……種種戰法,如雨后春筍,洋洋大觀,其中不少已不脛而走,成為省內外其他城市取他山之石的“熱搜詞”。其中,“平台+生態”思維帶來的城市發展從加法向乘法的飛躍,最有力地印証了新“礦脈”之說。

平台思維,就是突破點性思維、線性思維,搭建平台讓資源要素發生互動耦合,實現價值倍增。這裡的平台,可以是產業鏈、產業園區、會議會展,也可以是基金、社交平台、專業招商公司和大企業,隻要能集聚配置資源,均可“為我所用”。

例如清華啟迪控股,青島市政府與其簽約合作后,全面發動各區市分別與其對接,展開投資、研發、總部、孵化等全產業板塊合作,將其平台資源“吃干榨盡”,達成能源環境、量子技術、人工智能、海洋產業、網絡安全等12大類產業項目合作協議,已落地項目32個;再如華為,青島讓全市1900多家信息技術企業與其進行對接,將符合條件的納入華為採購鏈,並請其為青島設計了新的產業技術制高點;又如創業黑馬集團,這家國內培育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創業服務機構被引入青島后,發起成立規模2億元的獨角獸產業基金,預計5年內將為青島市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210家以上……

各種層次平台之間良性互動,產生聚合和突破效應,伴之以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迅速生成合力協同的蓬勃生態。舉個例子:創業生態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風投,青島搶抓風險投資在全球范圍加速流動的機遇,於2019年5月高規格舉辦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出台“青島十條”,截至11月底,在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已達261家,備案私募基金529隻,實繳管理規模813億元。在資本力量的撬動下,青島人才集聚、項目聚集、科技創新呈現“加速度”,現已形成了61家科創板上市后備企業庫、500家擬上市企業儲備庫,80%以上為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

保障篇

以“一線”的姿態強力推進保障建設,從工作機制、干部隊伍等方面運籌發力,編織起一張嚴絲合縫、環環相扣的支撐大網,為決勝提供強大動力

甲堅兵利,車固馬良,士卒殷軫,此軍之大資也。強軍制勝,必有強大保障。在某種程度上,打仗就是比拼支撐與保障。青島深諳此道,戰局一開,便以“一線”的姿態強力推進保障建設,從工作機制、干部隊伍等方面運籌發力,編織起一張嚴絲合縫、環環相扣的支撐大網,為決勝提供強大“原動力”。

工作機制的改變,最根本的是抓好流程再造。扣緊“決策—實施—監督”這條機關工作流程主線,青島“打破壁壘、沖破框框、拔掉藩籬”,啟動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流程再造。

探究這種流程再造的顛覆性力度,猶如解析青島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名詞”辭典,可得到最直觀的印象:

“頂格協調推進機制”。以前,重大事項總是“自下而上”逐級協調,需要走完“科員—科長—副處長—處長—副局長—局長”的漫漫機關路,效率低下不說,還易滋生權力尋租;現在,青島建立了“頂格協調推進機制”,如果一件事需要局長最終拍板,那麼從一開始就由局長召集各方研究決策,由局長分派任務、推進落實。例如,青島成立的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常務副總指揮的“雙招雙引”指揮部,對新增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由一名市級領導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決策效率實現最大化。

“決策實施公開機制”與“企業創意政府決策機制”。與頂格推進相配合,青島決策邏輯也發生重大調整:以前,政府進行公共決策,群眾和企業要麼不知道,要麼知之不深,導致很多惠企惠民政策或不合實際,或被束之高閣。現在,青島建立了“決策實施公開機制”,重大公共政策和事項舉行公開答辯、聽証會,在提高決策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同時,保障了群眾和企業的知情權;同時還建立了“企業創意政府決策機制”,讓企業唱主角提出政策初稿,再由政府研究論証。例如,在制定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時,青島就是以北汽新能源提供的意見為政策樣本,並征求了一汽大眾等重點企業、院所的意見,再加上廣泛調研后優化而成。

“盯住處長”。在行政實施過程中,處長是流程再造的關鍵一環。2019年10月,青島出台《關於加強處長隊伍組織力執行力建設的意見》,力求解決處級干部不給力導致的“中梗阻”現象。是否善於統籌協調、組織管理,能否堅決執行上級決策部署,能否創造性開展工作等,均成為考核處長工作能力的明定標准。一項舉措,強腰健體,讓沒本事、混日子的處長淘汰出局,讓真正在狀態、有能力、敢擔當的處長脫穎而出,把流程再造做好、落實。

“協同監督”。頂層設計完成之后,新流程能否執行到位,關鍵在於監督落實。針對多頭監督、互不銜接、多而不密等問題,青島重構了一整套嚴密、嚴格的監督網絡體系——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務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社會公眾監督等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共同發力,探索出了以“協同監督”抓工作落實的新路徑。以人大和政協監督為例:圍繞打好15個攻勢,青島向人大、政協交任務、壓擔子,組建145個工作小分隊跟蹤調研督導。一個月寫一份調研報告,一個項目寫一份督查報告,一個季度拍一個現場督查專題片,及時向市委匯報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人大、政協工作從“二線”走向“一線”甚至是“火線”。對於這種監督機制的威力,青島一位機關干部說得明白:市人大、政協領導同志很多是從區市委“一把手”崗位上成長起來的,工作經驗、基層經驗、領導經驗豐富,具有發現問題、找准“穴位”的“火眼金睛”。“他們最知道作假的穴位在哪兒,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門道兒’,下面哪敢再摻一點兒假!”

“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關鍵在人”,搞活一座城,亦先要搞活“關鍵的人”。整個城市“換道超越”,最根本的是要塑造與之願景相匹配的干部隊伍。緊扣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實際需求,青島出台專文,旗幟鮮明地立起了“三化一型”干部標尺——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並採取一系列務實措施培養干部、選拔干部、用好干部。

在培養干部方面,青島最亮眼的招數是全方位、大批量、持續地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深圳的企業、投資機構和中介組織體悟實訓。這些年輕干部挂起職務、當起職員,“身臨其境”感受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氛圍,接受了市場化、法治化的思維洗禮,實現“大換腦”。事實証明,青島通過體悟實訓培養“三化一型”干部的路徑是完全正確、行之有效的。2019年8月底,首批157名干部完成100天實訓歸來。他們提出的100多條建設性意見,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后,成為各級各部門推動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有力舉措。首批經歷了“異地拉練”的優秀年輕干部,現已紛紛履新,其中包括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功能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等干事創業的核心崗位,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更有力地推動青島的改革發展進程。

世不患無才,患無用才之道。在干部選拔和引進方面,青島開啟了一波力度空前、影響深遠的用人政策和理念調整,聲動全國。例如,拿出青島藍谷管理局、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等6個功能區先行先試,管委會不明確機構規格,也不明確行政級別,現有班子“全體起立”,面向全市公開選聘,誰能干讓誰干;面向全國公開選調選聘180名高層次專業化干部人才,包括國企總經理、聘任制公務員等;5個主要涉農區市拿出200個村庄黨組織書記崗位,面向全市各層面公開遴選……歸根到底一句話,青島選人用人的“指揮棒”,在忠誠干淨擔當的前提下,就一個標准:以實干論英雄。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青島組織干部工作一改過往的封閉、緘默和神秘,掀起一場又一場引人矚目的改革“風暴”。青島期待,通過這些“關鍵少數”和“核心力量”的變化,帶動全市更好地解放思想、真抓實干、不辱使命,真正搞活這座城。(宋弢 肖芳)

(責編:聶俊穹、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