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貫徹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五周年紀實

窮山溝變成了金窩窩

2020年01月09日16:57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山東省泰安市屬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區,是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1985年全國第一次水土保持普查,轄區內水土流失面積一度達到3986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51%。多年來,泰安市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先后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水土保持工程,特別是2014年《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實施以來,按照山東省創建“四型”小流域(生態經濟型、生態清潔型、生態景觀型、生態安全型)安排部署,立足實際,探索創新,努力作結合文章,已建和在建“四型”小流域35條,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有力地帶動了面上生態建設工作,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每年以80平方公裡速度遞增,很多往日的窮山溝變成了今天山清水秀、經濟發達的金窩窩。

大力實施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泰安市現有16座大中型水庫,水庫上游分布有許多典型小流域,既是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又是水源地保護區。泰安市注重作好水土流失治理與水源地保護結合的文章,實施過程中,突出水源涵養林種植補植、溝道治理攔蓄和面源污染防治,力求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整潔。注重依托政府投入打造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精品工程。近年來,市縣兩級財政投入近5000萬元,建成生態清潔型小流域11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9平方公裡,治理溝道總長度131公裡。

努力打造生態經濟型小流域,農業興了,農民富了。泰安市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山丘土地資源多屬集體所有,群眾擁有使用權和經營權。泰安市堅持規劃引領和政府財政資金引導,把生態經濟型小流域建設與農民脫貧致富緊密結合,在加強坡改梯、溝道治理攔蓄等工程措施的同時,把生物措施重點放在發展經濟林果和泰山茶等生態產業上,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調整種植結構,充分調動群眾投資投勞的積極性。新泰市上豹峪是眾多生態經濟型小流域的縮影,在不足5平方公裡的山區丘陵地上,發展優質蜜桃3000畝、栽植水保林2000畝,大力開展鄉村旅游,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6000元。

適度建設生態景觀型小流域,農村美了,旅游火了。泰安市在適合發展生態旅游的小流域片區進行土地流轉的基礎上,公開向社會招聘投資主體,由投資主體聘請國內知名單位進行規劃設計,實施開發建設,解決了生態景觀型小流域投資大、標准高的難題。目前,泰安市參與生態景觀型小流域建設的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大戶有82家,投資規模34975萬元,已建和在建的生態旅游景點達19個。肥城市潮泉鎮北部翦雲山生態景觀型小流域是其中之一。潮泉鎮通過土地流轉,規劃建設翦雲山流域生態建設開發區,吸引傲飾集團先后投資2.59億元,建成了集生態、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旅游景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6%,種植板栗、山楂、核桃等經濟林3000多畝,靈芝、丹參、黃精等野生藥材2000多畝,保存齊長城遺址、黃巢寨、擂鼓台、將軍墓等歷史文物古跡40多處,年經營收入達3000萬元。

積極推進生態安全型小流域建設,山體穩了,人心暖了。泰安市是山洪、泥石流、崩崗等自然和地質災害多發區,山洪災害易發地多分布在泰山山脈。泰安市結合山洪災害防治項目開展生態安全型小流域建設。水土保持項目資金主要實施生態林、溝道治理等工程措施,山洪災害防治項目資金主要用於建設圖像綜合監測站點、視頻監控站、自動預警站等非工程措施,實現了水土保持與山洪災害防治的雙贏目標。岱岳區黃前鎮九龍窩生態安全型小流域,利用山洪災害項目資金實施山洪溝整治3公裡、穩定坡面4010平方米、修建蓄水攔沙谷坊17道,種植防護林1155畝,水土流失治理度達92%,林草覆蓋率98%,泥沙減少70%,達到了基本消除山洪災害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目標。(曲秀杰)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