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斷“舍”,才能更好“得”(治理者說) 加減法做好了,生態問題才能解決,轉型升級才有空間,高質量發展才能甩掉舊包袱、蓄積新動能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如何相輔相成?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如何相得益彰?經過兩年來整治“散亂污”企業的實踐,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進行了一些探索,並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個小小的市轄區,兩年時間累計淘汰整治“散亂污”企業(作坊)11300家,在生態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時,經濟發展並未落后,2018年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達20.6%。 前些年,相城區以村級經濟為重,低小散企業廣布,“散亂污”作坊集聚,使得這裡不僅成了蘇州市轄區中的生態窪地,也成了經濟發展的窪地。…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人民論壇) 在遼寧鳳城大梨樹村萬畝果園最高峰,矗立著一座近10米高的“干字碑”,見証著致富帶頭人毛豐美苦干實干的三十余載歲月。他在世時與大家一起不懈奮斗,硬是把一個吃糧靠救濟的窮山溝,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人民快評:“邊募捐邊炫富”,輕飄飄退款就行了? 日前,杭州一女子稱父親患有胃癌,眾籌20萬元,但之后卻在網上炫富,被質疑“詐捐”。對此,募捐平台回應稱,籌款人同意將已籌得的8547元退還,目前退款正在辦理中。…
革命老區脫貧的啟示(評論員觀察) 回溯脫貧攻堅的歷程,人們形成這樣的共識:創造美好生活歸根結底要靠不懈奮斗 取得脫貧攻堅的勝利,就要有勇有謀,既要有志氣,也要講智慧,既要有“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意志,也要有因地制宜、施之長遠的方法 一段時間以來,革命老區陸續脫貧引發關注。江西井岡山成為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第一個“摘帽”的貧困縣﹔素有“共和國搖籃”之譽的瑞金在贛南老區率先脫貧﹔湖南桑植告別無國道、無鐵路、無高速公路的歷史……近年來,革命老區建設發展步入快車道,書寫下一個個振奮人心的脫貧攻堅的故事。…